中文 English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
于燮康: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主体市场

2015/10/28

2000年至2014年,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由2043.94亿美元增长至3331.51亿美元,年均增速仅为3.6%。而与此同时,亚太地区(不含日本)半导体市场的年均增速则达到10%,规模从2000年的512.65亿美元快速扩大至2014年的1942.26亿美元。相应的,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所占比重快速提升,市场中所占份额也由2000年时的25.1%大幅提升到2014年时的58.3%。随着国内集成电路市场的飞速增长,其全球地位也在快速提升。2014年国内IC市场规模在亚太半导体市场所占比重已经达到87%,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所占比重也达到50.7%。中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半导体的主体市场。

 

产业发展相对滞后

 

但是,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,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,外部因素在于,首先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,国外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技术无论在装备、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实行封锁和限制。其次政府尽管很重视该产业并颁布了多项扶持性的政策文件,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投资强度、投资方式及考评机制,对其“高投入、高回报、高风险”的产业特征认识不足。再则国内尚未形成以应用为牵引即系统带动整机,整机带动器件的产业链发展格局。

 

内部因素在于集成电路企业融资瓶颈突出,行业骨干企业自我造血机能差,创新要素积累不足,企业主严重的“鸡头凤尾”观念,企业多散弱且人才技术匮乏,市场内需发挥不足,产业链不配套且协同格局尚未形成。

 

具备进一步成长的有利因素

 

综上造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,集成电路产业十分弱小,远不能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建设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无论设计、芯片,还是封装测试,其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。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仍高达2856.6亿块,比2013年增长7.3%,进口金额虽略有下降,但仍高达2176亿美元。

 

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现状是“国际产能饱和,国内产能缺乏”,因此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扩展空间巨大,需要在国际视野下进行规划和布局。而值得关注的是,多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规模不足,2008年至2014年,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500亿美元左右,全行业投资总额平均每年仅70余亿美元,而英特尔公司一家2013年研发投资就高达106.11亿美元。

 

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在于拥有全球******、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、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,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深度融合,大力推进信息消费,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将大幅增长,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.2万亿元。因此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利用好市场优势十分关键。如何突破集成电路产业创新,提高产业创新能力,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

 

兼并重组是赶超的切入点

 

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寡头竞争时代,国内外集成电路企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。在半导体行业的某些领域,并购是投资者和企业双赢的事情。例如存储器领域,现在已经缩减到了三家核心企业,利润率得到了一定提高,就是基于规模效应和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。由于国内集成电路企业起步较晚,在发展中屡屡遭到来自国际巨头的“专利围剿”。因此对于一个国际上已经很成熟而国内的差距又如此之大的产业,企业要做大做强,靠闭门研发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国际发展的歩伐,兼并重组可能是集成电路企业尽可能缩短研发时间、迅速壮大企业、实现后来者居上的最好途径与选择。

 

(本版内容由中国电子报记者陈炳欣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。)

 

(来源:中国电子报)